
全御林口語言治療診所
幫助孩子突破溝通障礙
語言治療(Speech Therapy)是一項專業的醫療與教育服務,主要針對孩子在語言發展、表達能力、發音清晰度、口腔動作與吞嚥功能等方面的困難進行評估與治療。透過語言治療師的指導,協助孩子改善語言使用與溝通表達,進一步提升社交能力與學習成效。幼兒園老師或家長若發現孩子語言能力落後,常會轉介至語言治療進行早期介入。
語言治療適用對象
- 語言發展遲緩或學習障礙
- 發音困難(構音異常)、音聲異常、口吃
- 腦性麻痺、唇顎裂、自閉症、腦部損傷
- 智能障礙、染色體異常、聽力損失等
全御診所林口語言治療師會依照每位孩子的狀況,量身訂製個別化的治療計畫,確保治療目標貼近患者實際需求。
嬰幼兒語言發展階段:
反射性發聲期(0–2個月)
以哭聲、打嗝、咕嚕聲為主,這些是反射性聲音,尚未達到溝通的效果。
咿呀發聲期(2–4個月)
開始出現母音般的聲音,如「啊」、「咿」、「哦」,有時會伴隨微笑與眼神接觸,為早期的社會互動基礎。
聲音遊戲期(4–6個月)
出現較多重複音,如「啊啊啊」、「咕咕咕」,也會玩弄不同音調與音量,喜歡模仿聲音。
重複音節期(6–10個月)
進入「牙牙學語」階段,常聽到「爸爸」、「媽媽」、「ㄅㄅ」、「ㄇㄇ」等重複音節,雖未指涉特定對象,但已接近語言前期的準備。
有意義單字期(10–12個月)
開始說出具有意義的單字,例如「媽」、「抱」、「不」,並能針對需求或對象發出語音,代表理解與表達能力逐漸建立。
詞彙快速累積期(12–18個月)
語彙量明顯增加,並開始模仿大人說話,能用單字表達簡單需求,如「水」、「玩」、「要」。
簡單句子期(2歲以上)
能使用3~5字的句子表達想法,如「我要吃飯」、「爸爸回來了」,句型漸漸多樣,也能理解簡單的問句與指令。
孩子何時需要語言治療的協助呢?
語言發展每個孩子的步調不同,但若出現以下狀況,建議及早諮詢語言治療師,避免錯過黃金介入期:
- 一歲左右仍沒有任何主動發聲或互動意圖
如幾乎不發出聲音、不看人、不回應名字,或缺乏眼神接觸與簡單的互動反應。 - 滿18個月仍無法說出有意義的單字
大多數孩子此階段已能說出10個以上的詞彙,若孩子仍毫無語言表達,應提高警覺。 - 兩歲後仍無法組合雙詞句
例如無法說出「要喝」「媽媽抱」等雙詞組合,或詞彙量明顯不足(不到50個詞)。 - 語言理解能力明顯不足
像是聽不懂簡單指令(如「把球給媽媽」)、不認得常見物品名稱,可能是理解能力延遲 - 發音模糊、說話他人難以理解
若三歲後仍有大量音省略、替代或錯置(如把「狗」說成「都」),或只有家人聽得懂,建議評估是否有語音障礙 - 表達內容混亂、語法錯誤頻繁
四歲以上的孩子應能使用簡單句子溝通,若仍只靠單字、語法顛倒或詞不達意,可能需要專業協助。 - 有其他發展遲緩或診斷(如自閉症、聽力問題)
這些狀況常伴隨語言發展障礙,建議及早接受語言治療介入,以強化整體溝通能力。